创造起点公平的初次收入分配政策研究

2023-09-30 02:31

摘要:当前,我国地区、阶层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初次分配政策的起点不均等。公平的。本文对构建起点公平的初次收入分配政策提出三点建议。

关键词:公平的起点;初始收入分配;政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也大幅提高。然而,这也伴随着地区间、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最初的收入分配政策的起点不公平。公平起点又称公平机会,是指劳动者竞争的一致合理的起点,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公平竞争就业的权利、平等分享社会资源的权利。和信息。可以说,公平的起点是公平的基础,创造公平的初始收入分配政策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

1。确保公平的教育机会,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价值

工资禀赋、资本禀赋与教育投入密切相关。对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有效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采取政策增加对高质量普通初等教育的投入,不仅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而且有利于减少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平。因此,教育公平往往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通过教育获得的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而且为国家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因此,教育机会不公平会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的差异,造成人力资本分配的不平衡,最终导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分配格局恶化。的社会福利。因此,政府应努力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制定公平的教育政策和运行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我国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一直非常有限。多年来,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衡量国家教育投入水平的国际基准线4%。教育经费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发展。而且,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也极不平衡。总体而言,农村教育投入远低于城市。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不如东部地区的教育投入。而且,西部山区很多学校甚至缺乏教室、午餐等最基本的教育。资源。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让落后地区的居民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避免因教育贫困造成的收入贫困和因教育差距造成的收入差距。

二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比,职业技术教育能够对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更直接、更密切的影响。可以快速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价值,有效提高其工资水平。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而且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效率,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其政策倾斜和理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关注度,同时加大对其的投入,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改进。收入水平在低收入群体中的作用。

2。打破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仅将城乡居民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而且在资源配置上也有利于城镇居民。这也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他们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障碍,他们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和权利。即使是农民工的后代,也只能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挣扎在城市底层很容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因此,要改变目前人力资源市场分割的状况,有必要对现行户籍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废除对新人的教育、工作和社会福利产生歧视性等不利影响的政策和措施。出台新的相关政策措施,注重与户籍性质脱钩;努力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消除城乡收入差距的二元制度基础,为建立就业机会均等、劳动报酬平等、公共福利平等的就业制度奠定坚实基础。资源。

只有坚持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全国范围内公开透明、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才能彻底打破制度上的地域分割和劳动力市场的限制。城乡分割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化。流动。而事实证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

3。发展自由竞争的要素市场,打破垄断和市场壁垒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根据生产要素的价格确定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不仅公平而且高效。因此,必须积极提升要素市场自由竞争程度,加快消除影响自由竞争的因素。各种系统和障碍。

首先要打破垄断行业壁垒。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收入过高,成为社会分配不公平的重要体现。加强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监管,根本出路是改革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壁垒。反垄断的核心是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市场化改革从一般竞争领域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推进。为此,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垄断带来的设租、寻租行为。对于短期内必须保留的垄断行业和部门,国家必须加强监管,限制垄断利益集团的经济和政治特权。对垄断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听证,制定工资指导方针,规范工资变动。

第二,培育发展自由竞争的要素市场。在业主权利详细、竞争充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由交易双方平等协商确定。只有这样,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才能更好地实现等价交换,即实现公平分配。因此,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竞争、充分流通的要素市场,是商品形成市场价格、实现等价交换、公平分配经济利益的必要条件。因此,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自由竞争的要素市场就成为实现经济效率和公平分配的关键。因此,政府应废除不合理的经济法规和行政命令,鼓励劳动力、资本、管理、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为初次收入分配高效公平创造良好环境。 。 。

【参考】

[1]宋小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初次分配比重。中小企业管理与技术(中期),2011,(02):10-11.

[2]袁春晖.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是初次分配公平的关键。探索,2010,(04):148-150.

[3]杨强.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公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茜,郑州幼儿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