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_达良厚:爱国主义教育怎么做?

2023-09-15 16:50
原题: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重在一种情绪熏染

  毋庸讳言,如今我们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不那么令人感冒的,明确点说是比较薄弱的,至少我们的感觉普遍是这样。比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政府早已做了部署,舆论早已热热闹闹,但我们的中小学做了什么呢?似乎还没有多少大动作,我所见闻的中小学还没听说已经怎样或准备怎样。再比如,以东海、南海争端为标志的中国地缘环境危机乃至整个中国生存危机,已是严酷现实,而且闹了好几年了,但我们的中小学生知道多少呢?感受多少呢?我们又教育了多少呢?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几十年来总是日新月异着,我们的中小学生也许学习过,也许听闻见识过,但有多少学生为之激情洋溢过呢?又有多少学校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学生激情洋溢过呢?

  也许你会说,我们现在是务实行动式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务虚呐喊式爱国主义教育。老师只要扎扎实实把书教好、把人育好,学生只要勤勤勉勉把书读好、把人做好,就是最切实的爱国了。没错,这确实是师生爱国的本质表现、切实表现。但我也要说,爱国作为一种深沉的情感,只用含蓄的行动表达出来是远远不够的,它也需要不时的呐喊来直接炽热表露和持续强化的。更何况,并不是每个人都在积极做本职工作,都做好了本职工作。难道不积极做本职工作和没做好本职工作的人就一定不爱国了么?

  也许你会说,我们现在是振兴崛起式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忧患悲情式爱国主义教育。振兴崛起式爱国主义教育,就像国家的振兴崛起一样,是一个漫长的平凡过程,它需要激情,但更多是日复一日的平淡演绎。而不像忧患悲情式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常常用激情洋溢来渲染、来鼓动。但我也要说,平凡过程、平淡演绎是常态,可如果没有不时来点激情点燃,我们也会平淡无味,也会平淡平庸,甚至会平淡而死。更何况,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并不那么太平,甚至可说与近代百年一样危机,只不过那时是战争性危机,现在是和平式危机而已。

  也许你还会说,我们现在是理性认知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激情熏染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不讲排场了,我们不搞虚情假意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已切切实实寓于学科教育和一言一行之中了。要我说,这有一点点道理,但更多的要么是为自己的少作为甚至不作为开脱,要么是不懂得未成年人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到底是什么。

  未成年人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也是最主要方式是情绪熏染,而不是枯燥的理性说教。枯燥的理性说教,对未成年人情感教育的作用非常有限。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一般就是枯燥理性说教的,没有什么学生喜欢,等课上完了、考完了,知识也完了,情感也完了——本来也没什么情感。即使对成年人言,在情感教育上,如果只有枯燥的理性说教,恐怕喜欢的人也不会很多。

  还有,情感培养可不像教学生做数学题目那样,只要告知基本思路方法,学生就会做,而且往往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情感培养可是一个慢火炖肉和大火爆炒相融合的漫长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不断熏陶、不断感染,受教者不断感动、不断内化的细腻过程。熏陶就是熏腊肉,感染就是染布,感动就是内心震动,内化就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当然,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来说,因为国家是一个很大、很复杂、比较抽象的东西,理性认同也是非常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但即使理性说教,我们也是可以通过诸如演讲、辩论、表演、口号、板报、游行等各种激情形式渲染的,而且这更适合未成年的中小学生。

  我还清楚记得、也特别感激文革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给予我的激情熏染和终身受益,我的小学是在文革末期度过的,那时几乎天天喊爱国,经常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常常开会听报告、听故事、搞演讲、搞游行、搞宣传,还要写文章、表决心、做反省,上面一有风吹草动,学校往往雷厉风行。虽然具体内容我记不得什么了,但激情洋溢已伴随我一生,而且一说起国家大事、天下风云来,我总滔滔不绝、手舞足蹈,这与小学打下的激情底子是绝对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