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
处暑之后,天气逐渐下降,正式进入秋高气爽、五谷飘香的时节。正如大诗人陆游说的,“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这段时期,万物成熟,在农村到处是一派秋收的景象。由于此时物质丰厚,气候宜人,因此人们食欲大增。而且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在经历酷暑及“秋老虎”的肆虐后,人体比较虚乏。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这时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是人们需要注意的是,进补不可滥补。
处暑时,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即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来进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除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狗肉、人参、鹿茸等。因为由于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进食过多温热的补品就可能使肺被燥气所伤。
同时,进补并不是多多益善,认为“多吃补品,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任何补品一旦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它会影响人体内的营养平衡。
在不同的时节,人体对补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处暑迸补时切忌滥补,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免适得其反。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其因是老鸭味甘性凉。做法也花样繁多,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通常处暑当日,北京人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处暑养生
睡眠,是养生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都对睡眠养生非常重视。马王堆出土的《十问》医书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雁、肃霜(鹪鹞)、蛇檀(鳝)、鱼鳖、冥(蠕)动之徒,胥(须)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El不复。”可见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如果没有正常的睡眠,生物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科学的养生保健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中医的睡眠理论从“形神统一”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清醒)”与“寐(睡眠)”之间阴阳动静统一的功能状态。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只有保持的睡眠才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
秋风清肃,万物收藏,处暑时节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说是顺应了气候与人体的双重需求,一方面是由于气候变得凉爽正适合睡觉,另一方面也正好弥补了之前因天气炎热而导致的睡眠不足,满足了人体需求。而且睡眠充足了,大脑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才能保证第2天精神奕奕、精力充沛。
处暑养生
1、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2、黍子面积小,注意防麻雀。
3、早耕草作肥,晚耕如种草。
4、处暑谷儿长,大风要提防。
5、早黍子,稙高粱,鸟雀啄食要严防。
6、芫荽不热不种,不冷不弄。
7、处暑蕾有效,秋分花成桃。
8、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9、树上三千元,树下吨粮田。
10、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11、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
12、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13、七月半,栽早蒜。
14、绿肥正逢盛花期,压青正是好火候。
15、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16、热熟谷,粒实鼓。
17、秋前牲口细心管,三秋逞强在田间。
18、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
19、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20、黍子春玉米,收完快耕地。
21、处暑虫,摇你目睭红。
22、斗地打石粮。
23、粮食没到手,管理不能丢。
24、七月底,八月边,家家新米桌上端。
25、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26、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27、处暑去暑通死老鼠。
28、处暑不觉热,水果别想结。
29、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30、后期管理莫松劲,整修治虫细松土。
31、早把地耕好,种麦误不了。
32、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33、瓜菜大棚垒墙体,陆地蔬菜追浇锄。
34、枣树拔地轻,适合搞间种。
35、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晒红枣。
36、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37、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38、干打谷,湿打黍。
39、今秋叶子保得好,来年继续获丰收。
40、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41、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42、处暑高粱白露谷。
43、处暑栽。白霆追。秋分放大水。
44、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
45、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一河装。
46、晚秋作物要管好,水稻玉米和豆薯。
47、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48、处暑见新花。
49、早怕旱,后怕淹,中间就怕连阴天。
50、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51、腾出茬口快耕翻,土地得歇收麦厚。
52、处暑不出头,是谷喂了牛。
53、发芽晚,落叶早,适与粮棉搞间套。
54、处暑花,不归家。
55、早不摘花,午不收豆。
56、绿肥压三年,薄地变良田。
57、青草鲢鳙鱼速长,增饵防病莫疏忽。
58、处暑三日割黄谷。
59、今秋叶子保得好,明年就能多结枣。
60、处暑晴,枯死河边铁马根。
61、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
62、打黍宜摔,绑笤帚还用穗和秸。
63、处暑不种田,种田是枉然。
64、上结果,下种田,不愁吃的不愁钱。
65、处暑田豆白露荞,下种勿迟收成好。
66、要想苞谷结,不得叶挨叶。
67、涝梨旱枣水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