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选择正确的网球技战术是每个选手的风格特点, 为了更好的根据场地和器材的特性来发挥自己的技战术特点, 还要熟练多种技战术以应变不同的情况。草场场地是指如温布尔顿草场的场地。红土场地是指各种沙地、泥地等软性场地。硬地是指水泥和沥青铺垫而成, 其上涂有平整、硬度高的红或绿色的场地。本文涉及网球不同场地的特性和不同网球器材材质的特性, 主要是从他们性质比较来说明选手的技战术特点的采用, 希望对网球场地、器材和技战术的简要分析能为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1 网球场地的特性对技战术的影响
现代的网球运动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在多种不同质地的场地上进行比赛, 无论室内或室外, 职业或业余比赛都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在网球的四大公开赛中, 英国人仍保留他们的温布尔顿草地球场;欧洲则盛行粘土球场;人造合成硬地球场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使用。
1.1 草场场地
草地球场 (草地, 光滑的人工合成材料, 硬木地板等) , 这种场地摩擦力较小, 旋转球的影响小, 球的反弹速度很快且有向前滑动迹象。故落地后水平距离远、水平速度快、出射角很小, 是擅长网前截击型的选手的优势场地, 若加上擅长平击球的打法、那么草地球场就是他们摘取桂冠的舞台。在比赛时就必须结合草地的质地制定技战术, 对步法来说起动要快, 但步伐要小并且稳。草地球场的反弹快且不规则, 要求引拍要快、幅度小。单打的发球上网战术, 双打的澳式站位、双上网战术都是普遍采用的非常有效的战术。
1.2 硬地场地
硬地球场 (粗糙的人工合成材料, 油漆地板等) , 这种场地摩擦较大, 球速介于沙土和草地之间, 场地表面平整, 球落地后的弹跳均匀, 水平距离远近、水平速度快慢、垂直高度高低、出射角度大小都与来球相当。平击球、上旋球、下旋球、侧旋球都可以在此场地良好运用, 是全面技术的展示舞台, 不像平击球在沙土场地没用武之地。所以年终大师杯都是在硬地场上进行, 这样对大家都比较公平。草场霸主和红土英雄往往在硬地场上都会有不错的发挥, 各种技战术变化无穷。
1.3 沙土场地
沙土球场 (粘土, 其他土质球场等) , 这种场地摩擦大, 球反弹较高较慢, 旋转的效果明显。场地表面和球的磨擦作用影响很大, 不是说旋转越强垂直高度越高, 而是强烈的旋转会使球在触地后的一刹那突然加速, 旋转弹起时突然加速快。故上旋球看起来水平速度较慢, 但落地后不仅垂直高度高, 而且突然加速快, 出射角度大。所以要拉出很远的距离来找击球点, 这是底线型选手、上旋球打法的优势场地。沙土场地的技战术就是围绕底线制定的, 要求滑步技术, 较大引拍打出强烈上旋球、单打战术发球外角、大角度打斜线都是有效的技战术, 心理因素的耐性也必须具备。
2 网球器材的改进对技战术的影响
2.1 网球拍的改进对技战术的影响
网球运动随着球拍制作工业水平的提高, 球拍的材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并由此对网球技战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例如网球拍的变革经历了木制球拍、金属球拍、碳素球拍、复合材料球拍等, 每一次变革使得网球拍重量变轻、强度加大的同时能吸收更多的振动。另外球拍在击球感觉及击球性能的设计上也创造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一系列的变革使网球技术动作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击球动作更容易发力, 击球的精准度、稳定性提高, 优良的防震性能大大提高了击球的威力, 击球速度快、力量大、旋转强成为当今网坛技术特征。
2.1.1 尺寸
球拍长度指的是从拍框顶部到握把底部的距离。球拍的标准长度为27英寸。而加长型网球拍的长度一般为28英寸。标准球拍较短控制能力佳, 加长型网球拍的最大优点是延长了击球点, 扩大了甜区, 因此能提高发球成功率,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攻击性, 扩大了控制范围。尤其对反手双手击球的选手, 较长的拍柄可弥补反手力量不足的弱点。加长拍的灵活性和灵敏度降低, 为了不至于太影响球员挥拍时的灵活性, 大多数加长型球拍会比标准长度球拍略轻些。打法类型上也有底线型选手用加长拍, 上网型选手用非加长拍的说法。
2.1.2 拍面
1) 多年来, 标准而规则的椭圆形被证明是最合适的拍框形状, 因为它符合能量传递原理和空气动力学原理, 将空气阻力最小化, 并顺畅的传递能量。一般来说拍面越大, 甜点区域也大, 越容易击球, 威力也更大, 大拍面对扭曲的抵抗力更强, 但是与此同时球拍的灵敏度及控球性也降低。框型指的是拍框的厚度和形状, 框形厚度与形状将影响到球拍甜点区域大小、威力、稳定性和操控性能。越厚的拍框, 威力越大, 减震也越好, 稳定性越强, 对球的方向控制更好。越薄的拍框, 威力越小, 但对球的控球性越好。增加拍框两侧的厚度或重量, 可以使球拍的威力和稳定性增强, 却减少了球拍的灵活性和手感。又如, 加大拍框顶部的面积, 使椭圆型拍面变成扇形, 的确可以增加甜点区域和威力, 却使球拍的操控性大打折扣。
小拍面结合薄边框灵活度和控球性很好, 适合网前。但是发球、击球需要力量, 所以小拍面一般加以重量和拍框厚度, 增加其力量。适合击球准确的力量型选手。
中间型拍框中度, 甜区中度, 力量适中, 具有全面性, 是当今最主流的球拍, 控制能力和击打能力都不错, 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用。
大拍面 (over-size) 拍框大, 击球面积大, 甜点大, 容易接到球, 但是球的方向控制不好。需要边框较厚的球拍来增强稳定性, 才能够承受更大的扭力和拉力, 所以大拍面球拍适合厚边框。
2) 无论拍面大小, 较硬的拍框回球总会更精确, 能产生较大的力量, 但较硬的球拍比较软的球拍传输更多的震动给手臂。软拍子由于拍子变形大, 吸收力量大, 所以需要更多的自己发力。力量偏小喜欢借力的人士最好还是选有硬度的拍子, 力大人士用软拍子更能发挥自己的控制力和力量。
2.1.3 重量
相同平衡的球拍, 重量越大的挥拍力量就越大, 球拍震动较小, 往往有较大的甜点。相同重量的球拍, 平衡点越靠近拍头, 其挥拍力量就越大。头重的球拍由于拍头惯性更大, 因此打出的球更有力, 但挥拍灵活性略差, 因此更适用于底线进攻型球员。头轻的球拍虽然较为灵活, 但打球力量较小, 而球拍传递的震动也会较大, 因此不适于击球力量较大的底线进攻型球员, 更适用于对挥拍灵活性有很大要求的网前选手。
2.2 网球线的改进对技战术的影响
换拍, 让位给换弦。在过去的50年时间里, 球拍的材料和形状的改进确实是网球设备的最显著的变化。球拍的参数 (比如拍面、硬度、挥重、平衡等) 都是固定的时候, 拍弦成为改革的目标。并非所有线 (以及线张力) 都适合所有球员, 网球线的两种属性不能改变, 击球感觉和耐用性。耐用的网球线都是以牺牲击球感觉为代价的, 线床磅数和穿线方式也成为兼顾击球感觉和耐用性来改变力量和旋转的方法, 以适用于各种技战术打法。
2.2.1 网球线的两属性
击球感觉好的线:天然肠线、细线、多纤维根数的线, 线床磅数低张力、线控稀疏的线都是旋转、速度、弹性好。将会为击球增加更大力量旋转, 有利于制造旋转。稀疏的线孔构造, 更加适合上旋打法为主的球员, 也是当前大多数职业选手用拍的线孔构造方式。
耐用性好的线:聚酯纤维线、Kevlar、硬线、单纤维根数的线, 线床磅数高张力、线控较密的线都是耐用的线。这样穿出来的线相对更硬更坚实, 但损失了一定的击球速度, 而获得了更多的控制, 较密的线孔更适合能主动发力的球员使用。
人工合成材料制的拍弦开始占据了主要市场。这种被称为太空时代的拍弦, 允许运动员对球施加更多力量, 也能造成更好的旋转。很多草地型球员也纷纷选择这种合成拍弦, 不仅是因为这种拍弦能打出效果更好的上旋球, 还因为合成拍弦比传统的动物天然肠制成的拍弦更持久耐用。
2.2.2 以拍定弦
一般来说, 我们主要根据网球拍的软硬程度和拍面的大小来选用合适的拍弦, 其基本原则是要保持拍弦和网球拍在某些性能上的一致性。在球拍软硬程度方面, 硬球拍的性能是指对网球的反弹力较大, 所以一般选用较细的拍弦, 发挥最大的速度。而软球拍的性能是指对网球的反弹力较小, 故常选用较粗的拍弦, 以达到最佳控制。
拍面的大小也是选择拍弦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拍面, 因为横竖拍弦的长度很长, 所以穿弦的磅数通常较高, 选择较粗拍弦。中拍面, 因为拍面也较大, 穿弦磅数也较高, 需要选择强度较好、粗细适中的拍弦。小拍面, 一般穿弦的拉力较低, 选用较细的拍弦比较合适。宽边球拍, 因为属于硬性球拍, 自身的反弹性较大, 击球时拍弦容易错位移动, 所以应选择弹性好, 耐磨损的较细的拍弦。
2.3 网球的改进对技战术的影响
起初的网球, 只是两个半球填充草、树叶或头发等制成的, 随着网球的不断发展, 现在的网球已经是大小、弹性和视觉都舒适的球了, 表皮的编制使手感更好, 可以打出效果明显的旋球和平击, 耐用度也高, 很好的配合了各种技战术的运用, 推动了网球运动的极大发展。高原球适于空气稀薄高海拔地区使用, 球内气压要低, 弹性降低, 也叫无压球、低压球、训练球, 在普通球场上打此类球时弹跳不够。普通网球的毛毯编织得紧而结实, 适用于红土球场使用。加强型的球是指那些毛毯比较多, 能承受球在硬地球场中受到的较重打击的球。
3 总结
3.1 现状和问题
当前网球运动的发展逐渐普遍, 越来越多地方流行起来, 但由于人们自身条件不同, 爱好不同, 地域条件也不同, 个性化技术形成了一大特点。要发挥出自己的技术水平和适合的战术与场地和器材的选用息息相关, 也是选手们要注意的问题。
3.2 几点意见
从上面几个方面来看, 不同场地的场地表面对网球运动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发球上网型运动员在快速场地上占有优势, 在法国公开赛的粘土地上, 球速变得无用武之地, 而使底线型运动员出尽风头。尽管粘土地我们要认真对待, 也不能忽视在快速场地的训练。在今后的网球运动中, 运动员都会朝着力量速度方面发展, 而不能仅依靠球速来得分, 更要使自己的技术更加全面, 培养自己成为全面型打法的运动员, 另外, 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比赛去适应不同类型的场地、球和气候等等, 争取成为一流、全面的选手。
3.3 发展趋势
旋转、落点、速度是追求的目的, 任何技战术下这三大要点都是必须考虑的。能够产生最大旋转、最大力量、最大速度的网球器材在不断改进。然而场地如草地和红土却相克, 使得单一技术注定不能在另一土地上走得很远。全面型球员, 网前和底线功夫均擅长, 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选手, 不仅给对手技战术能力的压力也给对手心理上的压力。全面型综合性打法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之前的底线进攻统治时期被大力发球后上网取代后, 由于网球器材的改进使速度增加, 大斜线、穿越球又引起了底线的重视。但不应是简单的底线技战术, 而是大力发球和改变线路制造机会上网, 这是今后的技战术发展的趋势。
摘要:网球技战术是网球运动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 技战术自始至终也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场地和器材是技战术选择的主要依据。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 场地和器材的改进影响着技战术运用。球场的环境、设施, 地面颜色、质地等等给球员提供不同的发挥技艺、展现风采的天地, 不同的球场更造就了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选手。在草地发球上网型选手占优势, 在红土地则是底线型选手的天堂。硬地则是对选手们各种技战术考验的场地。网球拍的拍面、重量、硬度和线弦的线径、张力、密度等等也造就了不同打法的选手。
关键词:网球技战术,发球上网型,底线型
参考文献
[1] 陶志祥.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8.
[2] 黄珺.中国近代网球运动发展的历史回顾[J].体育文化导刊, 2002, 1.
[3] 蒋伟浩.1994年—2004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展现状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 .
[4] 吴琳干.不同场地表面对网球技战术的影响[J].网球天地, 1997, 1.
[5] 李竹青, 朱征宇, 徐洪想.世界优秀男子单打网球竞技水平发展格局及竞技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5 (3) .
[6] 杨旭东, 陈亮.男子网球选手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