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和情境适时适宜的使用让活动更精彩

2023-09-16 13:05

《图谱和情境适时适宜的使用让活动更精彩》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每一首音乐作品通过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等元素,或是讲述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或是展现着一场灼热的情怀……。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无论是打击乐、舞蹈活动、还是韵律活动,都离不开音乐作品,而欣赏与感受音乐作品又是整个活动的前提,是关键,只有当幼儿很好的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所传递的情感时,才能更有效的进行表达与表现。那如何把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内涵与种种情感等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更好地走进作品呢?我们尝试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图谱与情境语言的配合使用。

片段:大班打击乐《邮递马车》

⒉熟悉音乐的旋律,理解音乐的情节。

⑴倾听第一遍音乐。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邮递马车的音乐,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听完后请大家说说你听了这首乐曲后有什么感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⑵倾听第二遍音乐,老师边请幼儿听边跟着音乐用简单的线条画出相应的图谱。

师: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要用笔把它们记录下来,请你们一边仔细听一边仔细看。(一边放音乐,老师跟着音乐快速地记录下图谱)

⑶看图谱说说音乐可能发生的事情。

师:你能看懂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吗?半圆形好像说什么?那这个长长的斜线呢?

师:这些黑黑的三角好像告诉我们什么事情,马车遇到什么事?

⑷边听音乐边结合图谱讲述故事(第三遍)。

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一天,邮递员叔叔驾着马车去送邮件了,一路上马儿快乐地跑着,邮递员叔叔也开心地唱着歌。他想让马儿跑的更快些,于是挥起了皮鞭,马儿跑得更加欢快了。哎呀,前面遇到了陡峭的山坡,马儿使劲往前拉,终于爬上了山坡,又走上了平坦地路。要下山坡了,马儿心里特别紧张,小心地走着,终于把邮件送达了终点。

片段二:大班舞蹈《小孔雀》

⒉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理解音乐。

⑴第一遍欣赏,引导幼儿说说感受。

师:这段音乐给我们什么感受?你觉得小孔雀可能在干什么了?

⑵第二遍欣赏,教师结合音乐快速画出图谱,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节与乐句。

师:你觉得小孔雀可能在做什么?短横线表示什么?波浪呢?

⑶第三遍欣赏,教师结合图谱讲述情境,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情景与乐句的关系。
教师讲述故事情境:今天天气真凉爽、美丽的小孔雀迈着轻盈的舞步,抬着头顶着美丽的羽冠出门了。它来到小河边,看到清清的河水,它弯下腰,低头,张开翅膀喝水。在清清的水中,看到自己的羽毛还没有理整齐,赶紧理理羽毛。它看到自己美丽的身影高兴地跳起了舞蹈。

在上面的两个片段中教师同样采用了一个方法:即在第一遍幼儿自主欣赏感受音乐作品之后,第二遍欣赏时教师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旋律特点、节奏等,呈现出简洁的符号性图谱(图谱可以是边放音乐边画,也可以是预先设计好之后随着音乐的播放慢慢展开),在打击乐《邮递马车》中采用了半圆形、斜线、黑三角、倒斜勾分别表示马走路的痕迹、挥鞭、上山坡、拉缰绳等;在舞蹈《小孔雀》中用短横线、水波浪、方形、螺旋形分别表示孔雀出门走路、来到河边、照镜子、跳舞等等,并带领幼儿解读符号所表达的可能的意思。在幼儿充分解读的基础上,第三遍教师再跟着音乐,用情境故事将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表述出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符号性图谱把音乐作品这个无形的东西转化为有型的物体,使幼儿在听的过程中,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从而帮助幼儿形象地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特点,而情境语言又把简单的符号语言进一步丰富化、生动化,帮助幼儿更好的把握作品的内容与情感,强化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当然,每首乐曲都有其特定的节奏、旋律、曲式结构及情感表达等,我们一定要在充分分析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设计图谱、构思情境故事。图谱无需复杂,尤其对大班孩子来说,只需一些简单的符号,既为幼儿提供视觉形象,又在解读时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而情境语言要简洁明了、紧扣主题。

符号性图谱将无形的内容转为有型的画面,情境性语言将简单的画面转为生动的故事,当两者有效结合时,就犹如为幼儿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空间,带领幼儿更好地走进音乐作品。